据美联社9月6日最新消息速盈所,菲律宾军方发表声明称,当地时间周五,菲方完成对仁爱礁非法坐滩“马德雷山”号补给及人员轮换,运送了食品等物资,撤回部分驻守士兵休整。菲方着重强调,此次行动“圆满完成,未遭遇任何意外情况”,但未就具体行动过程作出进一步说明。
然而,事实远非菲律宾官方所描绘的那般轻松。据多方信源证实,在此次所谓 "成功补给" 之前,菲律宾已至少进行了5次强行闯关尝试,均遭到中国海警的依法拦截而失败。从5月16日到9月5日,"马德雷山" 号上的菲军士兵已连续112天未能获得有效补给,被迫依靠雨水、捕鱼甚至食用船舱内的老鼠维持生存,处境极为艰难。
菲律宾此次刻意掩盖的不仅是多次闯关失败的事实,更回避了其最终不得不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求助的关键细节。两名匿名的菲律宾官员向美联社透露补给 "战略意义重大",却对为何推迟数周以及具体过程含糊其词,这种反常的沉默恰恰暴露了其宣传背后的尴尬现实,如果没有中方的默许,所谓的 "成功补给" 根本无从谈起。
菲律宾之所以被迫改变策略,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海警在仁爱礁及周边海域构建了严密有效的防控体系。根据菲方观察,中国在仁爱礁附近部署了包括5艘海警船、11艘快艇、9艘民兵船在内的24艘各类船只,形成了多层级的立体防控网络。
9月4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 "巴佳凯" 号巡逻船试图抵近信义礁海域,为后续补给行动探路,立即遭到中国海警5304舰的精确拦截,被牢牢控制在距离仁爱礁约50公里的海域。至9月5日清晨,该船仍在原地徘徊,寸步难行。与此同时,菲律宾最大的海警船 "梅丘拉 - 阿基诺" 号从本土启航增援,同样无法突破中方防线。
中国海警的防控不仅局限于水面,还包括空中无人机的24小时全天候巡逻监视和AIS自动识别系统的技术监控。即便是菲律宾采取关闭AIS系统等规避手段,也难以逃脱中方的 "鹰眼" 监控。这种海空一体、技术与人力结合的防控体系,使菲律宾任何试图绕过中方监管的尝试都化为泡影。
更值得注意的是速盈所,中国海警的执法行动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所有拦截行动都被详细记录在案,既避免了局势失控,又向国际社会清晰展示了事实真相,形成了 "不主动升级但绝不退让" 的执法模式。
面对中方滴水不漏的防控,菲律宾的态度经历了从强硬挑衅到无奈妥协的明显转变。9月4日,菲律宾同时出动四艘船只,分两路试图突破中方防线,其中 "梅秋拉・阿基诺号" 和一艘补给船特意关闭了AIS系统,企图隐蔽接近。这种精心策划的行动反映出菲方最初的侥幸心理。
然而,中国海警21549艇和21560艇分别在潟湖内外值守,加上24艘配合行动的渔船,形成了 "铁桶般" 的包围圈。菲律宾的分散突破策略彻底失效,所有船只都被控制在距离仁爱礁24海里之外的海域。
连续失败后,菲律宾不得不放弃幻想。9月5日,菲律宾官方媒体突然陷入沉默,停止了此前持续的舆论攻击,这种异常安静预示着策略的转变。最终,菲律宾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求助,明确表示接受中方提出的所有补给条件,包括提前通报计划、承诺不运送建筑材料并接受中方检查等。
这一转变标志着菲律宾在实际操作层面承认了中国对该海域的管辖权。中国此前曾明确指出,菲律宾长期将船只 "坐滩" 在仁爱礁上的行为违反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一贯要求菲律宾将该船拖走。此次菲方接受中方补给条件,实质上是对自身非法行为的某种程度妥协。
中国在此次事件中展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在菲方作出承诺并接受检查后,中方允许其向 "马德雷山" 号运送必要的生活物资。这一决定既避免了人道主义危机的发生,也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争端的成熟态度。
但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此次补给是在中方设定的规则框架下进行的。根据中方规定,菲方必须提前通报补给计划,明确承诺不携带任何用于加固军舰的建筑材料,并全程接受中方的检查与监管。这些程序不仅保障了补给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中国在该海域的规则制定权。
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间中国海警在南海的巡航日数增加了三倍,形成了常态化存在。与之相对,菲律宾海上力量的活动范围正逐步收缩至近海区域。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表明,中国对仁爱礁及附近海域的实际控制能力正在持续增强。
事实上,这种规则主导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2024年7月,中菲曾达成临时安排,中方允许菲方向坐滩军舰运送必要物资,就已体现了中国的善意与管控能力。而此次事件中,菲方主动求助并接受所有条件,标志着中国的规则制定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马德雷山" 号本身的状况也凸显了菲律宾长期占据策略的不可持续性。这艘二战时期的老舰自1999年坐滩以来已26年,船体锈蚀率超过七成,涨潮时海水直接灌入底舱,不仅失去了作为 "前哨" 的实际意义,更成为了严重的海洋污染源。
中国自然资源部的调查显示,该船的锈蚀物已导致仁爱礁的珊瑚覆盖率下降62%,鱼类种群减少45%。菲律宾试图将这艘破船打造成 "主权象征",却忽视了其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这种做法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中国方面已明确表示,要求菲律宾 "清走" 而非简单 "拖走" 这艘船,暗示了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向。目前,中国海军拖船 "南拖185" 已出现在仁爱礁五海里内,随行的还有多艘民兵船和海警船,显示中方已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仁爱礁对峙本质上是一场耐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中国通过常态化巡航、规范化执法和人性化处理,逐步掌握了局势的主导权。菲律宾虽然仍在进行舆论宣传,但实际控制能力的差距使其不得不接受现实。时间显然站在中国这边,而 "马德雷山" 号的持续锈蚀则成为这一趋势的生动隐喻。
【兵国大事】认为,我们现在采取的策略就是,让菲律宾的破船在大海中被腐蚀解体,在这个过程中绝不允许菲律宾再对船体进行加固。这么多年都等了,也不急于一时了。这样做是有多重考虑的,南海稳定、周边国家关系、国际形象等。当然,大家也别急于求成,南海岛礁有哪些是属于中国的,一个都不会少。
仁爱礁事件再次证明速盈所,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益有着充分的历史、法理和事实依据。通过专业、克制而坚定的海上执法行动,中国正在将主权主张转化为实际管控能力,同时也在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贡献着负责任大国的智慧与方案。
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